100年,正青春!一起重温《觉醒年代》!
本文概述:“待我成尘时,你将见我微笑。”
作者:相今
端午快到了,便想起屈子。
他是朝饮垂露,夕餐落英的香草美人;是愿岁并谢,与长友兮的浪漫诗人;也是那个眼见百姓零落,社稷动荡,独自悲怆于天地间,说着“举世皆浊我独清”,以身殉国的伟丈夫。
千年前的革命者与他的革命一同死在了黎明前,却以他的信仰照耀了华夏千年。
而从屈子开始,到文天祥,史可法,再到近代,以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为信念的仁人志士太多太多了,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,守护着自己民族的尊严与底线。
《法华经》里说“以一灯传诸灯,终至万灯皆明”,于是那贯穿中华历史上下的伟丈夫们发出的点点光亮,汇聚成闪烁的光彩,终归使得晦暗散尽,星河长明。
作为近期口碑热度双爆的好剧——《觉醒年代》中的如此人物,自也不在少数。
在那段革命党人筚路蓝缕,披荆斩棘的文化革命与建党之旅中,有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,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当中。
于是,也就有了太多可以诉说的英雄革命人物和故事。
是那两个出场时稚气未脱的少年郎,走路带风,意气风发,彼时是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,再见时是与无政府主义决裂,坚定共产主义信仰,革命受挫时慨然赴死、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,傲立于天地间,眼神一直澄澈坚定的陈家后生——陈乔年、陈延年。
是力主倒袁、奔走呼号的第一批思想觉醒的学生郭心刚,他为国而忧,一夜白头;病中血书,郁郁而终。他是一个能和留洋归来、饱受尊敬的胡适教授争论不休,在主权问题上丝毫不退的汉子,最终因为国事心力交瘁而亡。
是五四运动中初出茅庐,领导学生运动,而后与周恩来先生一同建立中共欧洲支部,先后几次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领袖赵世炎。
他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,却不关心风月,不关心生活品质和娱乐,不关心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,他们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,在想能够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。
而我印象最深的,反倒是没占电视剧多少篇幅,却慷慨悲歌,敢于与反动势力“刀枪相见”的易白沙先生。
他在《觉醒年代》里,是一个没有多少台词和镜头的角色。
易白沙先生和满腹经纶,谈起革命来滔滔不绝,坚定意志、充满希望的陈独秀先生不同,他显得有些固执和悲观。
在剧情的开头,他和仲甫先生在从日本归国的游轮上,在谈论到面对国家大义时,他说,他会像屈原一样慨然投江。
湘楚之士,向来是爱国尚武,性格刚烈的,他们敢于革命,善于革命,不畏艰辛,谭嗣同,黄兴,蔡和森,毛泽东…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仁人志士皆从这里走出。
来自长沙的易白沙先生,也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前沿。
在剧中,他缺席了陈独秀先生在北大轰轰烈烈的办杂志,教授学生,传播新思想的大事业,和那帮北大的才华横溢的老师教授,近代历史上最豪华的文人集会擦肩而过,没有产生交集。
却是陈独秀先生创办《新青年》最忠实的拥护者,他早在《新青年》的前身《青年杂志》上,率先发表了打倒孔家店,与封建迂腐思想相割裂的文章,是一个实实在在的“反孔先锋”。
在他给仲甫先生送别时,躺在草地上望着天,他说看星空多美啊,其实是在说着地上的黯淡无光,了无生气。
却说他看不到这个国家有什么出路,这个病入膏肓的社会早就没治了。
在剧中好长时间没有出现过,和仲甫先生告别时,他说他要去编一本书,一本揭露封建专制,直刺黑暗腐朽旧社会的著作。
查阅资料的我了解到,他编撰成了,这部当时上位者不容的《帝王春秋》,是思想革命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,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人孙中山先生更是大为赞许,亲自题字。
当再一次在剧里听见他的名字,便是他刺杀奸人未遂,愤然自尽的消息。
他单枪匹马,一人独行,以“我自横刀向天笑”般的决绝,暗杀北洋军阀重要将领,这一必死的举动,是他对他眼中黑暗无光,万籁俱寂的夜里迸发的火光与警醒世人的长鸣。
刺杀未成的他,选择了和屈子相同的方式,一袭白衣,慨然跳江。
钱玄同和鲁迅先生在剧中曾有这样一段对话:
鲁迅说:“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
现在你大声嚷起来,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?”
钱玄同说: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
高屋囹圄,黑暗无光,铁窗紧锁,众人昏睡。千年前的屈子高呼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,千年后的易白沙先生低嚎“不能杀贼而死,有何生存价值?”
他们都是给了世人破坏掉这间铁屋希望的人。
易白沙和那些发动思想革命,文学改良,发动群众的新文化派不同,明明是文人,却选择了敢于亮剑,慷慨赴死的方式。
和千年前的屈子一样。他在用生命诉说着:
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他死在了1921年的端午节,死在了黎明前,那时距离中共建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
天津送别时,陈独秀李大钊二人走到了滔滔不绝的黄河边。这里,有无数的难民拖家带口,在漫漫黄沙的大地上没有目的地地走着,没有精神没有生气。
在黄河边上,陈李二人遇见了曾早年参与革命的义和团老叟。那个青年时一腔热血,满腹赤诚的革命小兵,轰轰烈烈奋斗数十年,终是世事一场大梦。
到如今,已成了岁月催人的老翁,亲人离散,革命伙伴牺牲,满面尘土。
这些早年的革命者抬头望,看见天变了,却依旧是灰蒙蒙的。革命者,前赴后继,一个个倒下。却依旧是满眼凋敝,疮痍。
失败了吗?
没有。陈独秀如此想。
如果没有人肯继续走下去,才是真正的失败了。
黄河边,汩汩滔滔的河水,共产党的两位奠基人有了这样的对话:
李大钊先生问仲甫先生,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政党。
掩面而泣的陈独秀,哭天地不仁,哭革命未成,哭理想幻灭的仲甫先生,却是用坚定的眼神指着流离的一个个人,颠沛流离的一个个小家,全天下苦于现状的百姓说道:
“革命是为了他们,建党是为了他们,能像人一样活着,能够拥有人的权利,人的快乐,人的尊严,好好的活着。我愿意为此奋斗终生。”
如此一幕,这响彻天地的话语,使从小便记住的“为人民服务”这五个字,更加将其深烙于心。
“遍地哀鸿满城血,无非一念救苍生。”
鲁迅先生说:“自古以来,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……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!”
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,为祖国事业呕心沥血的人,陈乔年,陈延年,郭心刚,易白沙……他们都是中国人的脊梁。
时至今日,或许我们终于能理解在小学入学之初,便学习背诵的《少年中国说》。
我们曾经一遍又一遍念叨着的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”,是那帮百年前二十多岁的少年,为了国家为了人民,乘风破浪的指明灯。
也应当是我们的。
本文中提到的革命烈士,陈乔年,陈延年,赵世炎烈士牺牲时都是二十多岁的光景,而做了那么多事情的文学前辈、革命先锋——易白沙先生为国赴死的时候,也不过是三十四岁,都太年轻了。
他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,在本该好好念书、好好生活的青春韶华,选择了探求真知,为了心中最伟大神圣的事业而牺牲。
他们是梁启超口中的“潜龙腾渊,鳞爪飞扬”的中国少年,是那时中国未来的希望。
我们现在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,在喜欢的城市生活,将来能选择喜欢的工作,自由的发展自身爱好,这一切幸福的环境,都离不开百年前的披荆斩棘的前辈们。
同样的,如今“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”之中国,也离不开正为少年的我们。
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。惟愿今日之少年,奋发向上。
作者介绍:相今。沉浸在药草中不可自拔的中医学生。
锦儿说:今天是建党100周年,值得举国同庆的伟大时刻,特意转载这篇《觉醒年代》的剧评,何其有幸,如今能站在先辈们肩膀上看世界,吾辈当自强!
往期推荐:
记得扫码关注哦!
我是梅花姑娘~